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综合聚焦

内卷是什么意思,3分钟告诉你什么叫内卷

时间:2021-03-17 12:13:58 来源:

“增长”之后,“内卷”来了。

这是个新词,却不是件新事。

IT大厂员工出问题,其实公务员也逃不脱。

大概这才是新常态。


内卷是什么意思

©Virginia Mori

如保尔所说,我以为人的一天也应当像他说的那样度过。

不过众所周知,这件事几乎做不到,于是我就想熬夜,试图找补什么。但实在太累,辗转反侧,焦灼如焚,到底是失眠了。

唯恐次日废掉,便惶恐地戴上耳机,打开助眠App,播放冥想指导。

舒缓的音乐,轻柔的AI女声,她嘘寒问暖,循循善诱,教我放下烦扰和疲劳。突然叮咚一个短信提醒,我吃了一惊,大脑蓝屏了一下。

跳出冥想的瞬间,我意识到,一个月28块钱的AI女声不能屏蔽广告短信,而我和自己的手机没两样,都只是在躺着充电,以便迎接明天的消耗。

重陷失眠困境的我沮丧起来,禁不住浮想联翩,意识深处的念头上跳下窜。

纳什均衡理论的著名例子囚徒困境说的是,人出于自利原则做出的选择最终不一定带来整体最优解

其次,这规则是庄家制定的,当“囚徒困境”发生,当然庄家得利。外卖骑手越跑越快,却发现可以多挣的钱根本增加不了多少,因为随着玩家水平越来越高,庄家的标准就可以定的越来越高,玩家越来越难达到。

有学者曾调研富士康的工资机制,底薪每月九百块,签署加班同意表则可以加班,加班了就能每月挣到两千块甚至更多。一旦有人参与游戏,就意味着所有人都要参与。

大约六七年前,一个搞电商的老板给我讲了一个比喻,说搞公司就像斗蛐蛐,同一块业务找不同的几组人同时搞,盖上盖让他们厮杀,杀出来的就是好小弟。

©Virginia Mori

这比喻我印象极深,因为在黑帮片里也常见。不过,今天才知道,这老板大概研究过劳资社会学,才深谙这种布洛维称之为“内部劳工市场”的机制。

这种机制把员工的人性彻底剥除,当做纯粹的劳工商品,把消费市场的逻辑应用在企业内部,设计出公平公开的上升管道,售卖少量“管理者职位”形成垄断,和“赶工游戏”双剑合璧,可以完美将打工人带入“自我剥削”的困境。

1995年押井守动画电影《攻壳机动队》,英文名就是《Ghost in the shell》

何为“困境”?

就是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就是被监控被绑架了也不能眨眨眼,就是没有退出机制。

就像被催眠。

十一月份,我在一本研究近代催眠术的书中见到一张一九零五年《申报》上刊登的广告图,说一种名为“麦克劳根”的疗病电带,可以治百病,令人健康长寿。

2014年,电影《催眠大师》中催眠的场景,和一百年前民国催眠师“操控”的姿势一样,就像在释放电气

实际上,直至今日“电磁化身体”的观念都仍流行,因为这种以“线控人偶”的意象是人类对灵魂和肉体唯一可以具象的想象,即便到了《攻壳机动队》描绘的2049年,灵魂与“义体”的关系也是如此呈现。

《攻壳机动队》中的线控人偶

*之后,人脸扫描和个人行踪实时登记,首先让我联想到的就是电磁线控人偶的形象,而消费社会教育和倡导的单一价值观无日不夜地通过媒体和广告催眠着你:你需要商品,你的劳动是商品,你的形象是商品,你的想法是商品,你就是商品。

这决定了所有人认定的生存之道:要么遵循庄家的规则骑单车,要么往上爬做“人上人”的庄家——当然,也可以彻底地出卖自己变成大众最需要的商品。

每个人都可能是《一千五百万里程》中的那个姑娘,面临二选一的困境——也是诱惑——希望参加真人秀获得新生活,却因为大众更需要色情而非音乐,被要求做色情视频演员。

©Virginia Mori

这其中的关键是“评价和信用系统”,有了这个机制,就形成一种“联合垄断”,人将彻底不人,变成磨坊里转圈拉磨的毛驴,或原地骑动感单车的发电器。

这就是所谓的“内卷”,二零二零年最奇怪的热词,一个经济学学术词汇,被各行各业的人具象化:人像陀螺一样旋转和抽打自己,你可以996,我可以007,输家惨败,赢家惨胜,一起原地踏步。

从职场、学校到人生的各个阶段无处不在。

据说,“内卷”有一种通俗解释:比狠,比惨,宁可搞死自己,也要饿死同行,谁敢比我惨?

我又想起一个故事。

1841年,爱伦坡写过一个惊悚故事。三兄弟出海捕鱼,经过一个超大的漩涡,老三被风暴卷走,老大葬身大海,只有老二活了下来,因为他发现了大漩涡的规律,圆形的东西下沉较慢,于是把自己绑在木桶上,顺势而行。

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传播学学者麦克卢汉在研究大众文化的著作《机器新娘》里讲到了大漩涡故事,说希望读者能够置身于大众传媒时代的漩涡中心观察人人卷入的情景。

1919年出版的爱伦坡短篇小说《莫斯可漩涡沉溺记》插画

我想到这个大漩涡,自然不是因为我们能像麦克卢汉说的那样,到漩涡中心观察继而逃脱,因为“内卷”的漩涡发生在外部也发生内部,选择的机会已经被剥夺,每个人都被并入统一轨道竞争,相互厮杀,自我剥削,并透支。

“内卷”漩涡的中心不是风平浪静,而是个可以吞没一切的黑洞——对于一个现代社会,这个黑洞往往就是金融问题。

05

两年前腾讯出品的《东方华尔街》不算个好剧,但确实是个好话题剧,尤其是戳破了电影金融的大空头。

上市公司声称要搞大片,大张旗鼓宣传,然后用地低价股票拉几个明星入局,还可以拿着项目投资比例四处招揽投资方,当然也留一些零头给散户。

但凡参与的,都巴望着挣大钱,自然都鼓吹片子牛逼票房必定能爆,公司股票大涨,片子行当然好,片子不行就搞搞特价促销买些票房,玩的是电影,炒的是金融生意。

《东方华尔街》没有引起太大水花,但故事某种程度上道明了一些真相

这种事情,就发生在三四年前的中国,直到伤了一些大咖和大公司。后来,就有了P2P玩家,从玩电影变成了玩人,转眼两年又是一堆爆雷,终于直接伤了普通人,有为此家破人亡的。

与此同时,过去几年还有一种叫“长租公寓”的空头金融游戏在进行,但几乎没人察觉——直到二零二零年十一月,*终于戳爆了这个大雷。

这种事情,就发生在三四年前的中国,直到伤了一些大咖和大公司。后来,就有了P2P玩家,从玩电影变成了玩人,转眼两年又是一堆爆雷,终于直接伤了普通人,有为此家破人亡的。

与此同时,过去几年还有一种叫“长租公寓”的空头金融游戏在进行,但几乎没人察觉——直到二零二零年十一月,*终于戳爆了这个大雷。

网友“线走偏锋”制作的电影《大空头》海报

也或许是因为年底*或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似乎热点没持续太久,难道是因为没出什么要命的事,仅仅是年轻的租客提刀维权?

但显而易见,这个“大空头”比之前的空头都要可怕,因为这次金融骗局“拆东墙补西墙”的玩法最终拆到了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头上——也就是说,透支的是这个社会的未来。

青年租客,中年房东,都是被金融游戏绑架的人生。时间和信用的透支,让无论是“打工人”还是“尾款人”最后都逃不掉做“电池人”的命数。

这让我想起了《东方华尔街》里最精彩的那段“西西弗斯”比喻。

《东方华尔街》中关于西西弗斯神话的比喻

西西弗斯式的无效循环运动,在计算机专业里有个概念,叫做“递归”,意思就是该不断调用自己,无限循环停不下来。

比如,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二零零九年,《恐怖游轮》上映后,就有人拿这个概念讨论电影的主题。内卷是什么意思谁也没想到的是,十一年后,我们发现自己正在登上这么一艘万劫不复的船。

按照“递归”概念的逻辑,西西弗斯和恐怖游轮如何才能停止调用自己?大概只有山崩或者沉船。

参考资料:

1. 《内卷、加速与当代中国社会的“赶工游戏”》,澎湃思想市场

2. 《精神的复调: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张邦彦

3. 《制造谁的甘愿?从布若威的架构讨论富士康的生产体制》,朱若柔

4. 《访谈:看见“幽灵工作”》,澎湃思想市场

标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云旅网

如有意见、侵权或投诉建议,请联系邮箱:(24小时内及时处理)

93网(93wn.com)版权所有 滇ICP备10201797号-6

Top